在恢复中发展 在前进中开拓

中共武汉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09-09-23 09:46:34

信息来源:武汉市委统战部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武汉市各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纪实
胡 照 洲
 
值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下,1978年至1989年期间,武汉市各民主党派在恢复中发展,在前进中开拓的史料和历程,联系自己时任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武汉市政协秘书长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我感觉是很有意义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民主党派的恢复和发展
创造了条件 指明了方向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知》,国家陷入十年内乱,统一战线陷于十年瘫痪。
 
1966年8月30日,为了保护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免遭冲击,根据周恩来同志指示,全国政协机关仃止办公,各级地方政协机关仃止办公,从中央到地方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亦仃止办公。
 
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后,逐渐恢复部分活动。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准备全面恢复工作。
 
197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爱国民主党派问题的请示报告》,1979年4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关于爱国民主党派当前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请示》,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分别召开20年没有召开过的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作的全面恢复。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专项文件,例如《中共中央批转关于贯彻中央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1978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197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对原工商业者的若干具体政策的规定》(1979年12月17日)等等。
 
1983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统战部关于当前落实政策的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彻底纠正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了全国上亿人口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的任务,起到了凝聚人心,化解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重要作用。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民主党派的朋友们告诉我说,“没有三中全会就没有落实政策”,如何认定民主党派的性质,如何认定广大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成员的性质,这是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的政治前提和组织基础。朋友们对于落实政策看得很重,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归宿感,认为三中全会为民主党派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指明了方向,团结奋斗而无怨无悔。
 
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则是我们党和各民主党派几十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10年来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的丰硕成果,是多党合作制度在理论上、政策上、制度上的精辟概括。
 
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
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发表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开幕词,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这篇讲话的杰出贡献是,关于新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我国的资本家阶级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并且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的机构,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邓小平的这篇讲话,大家认为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各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解决了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问题,因为恰恰在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问题上,人们深感困惑和无奈,百思而不得其解,这篇讲话,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和思想伟力,引起中共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刮目相看,中国各民主党派则为之振奋不已,焕发一新。
所谓恢复,主要是指1948年五一口号以来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各民主党派坚持合作共事、团结奋斗的政治路线和优良传统。
 
所谓发展,主要是指在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新的气势,开创新的局面。
 
紧接着,4个月零4天后的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时,强调指出“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和人民团体,成为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作用。
 
紧接着,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郑重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党还要同所有的爱国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长期合作。”大家认为,邓小平的这一经典讲话,是我们党对几十年多党合作历史经验之总结,是我们党新时期多党合作政治路线之宣示。
 
实践证明,邓小平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的奠基人,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写入了1981年6月27日十一届六中会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9月6日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1982年12月11日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成为我们党领导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形成新的气势,开创新的局面的思想财富和政治动力。
 
武汉市各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的
几个标志性成果
 
一、中共武汉市委认真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精心指导,是武汉市各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的根本标志。
 
1979年1月2日至21日,即三中全会闭幕后10天,中共武汉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三中全会精神,并结合武汉实际,作出了战略性部署,坚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包括明确了落实各项统一战线政策任务,启动了各民主党派的恢复和发展工作。
 
1982年11月20日至24日,中共武汉市委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湖北省委副书记王群当选为武汉市委第一书记(此前,1981年2月14日湖北省委任命王群兼任武汉市委第一书记),令人感动的是,第一书记亲自抓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工作,亲自抓落实政策工作,气势磅礴,势如破竹,一些“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1983年3月,武汉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市委第一书记到会向全体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讲话,一讲形势,二讲任务,三讲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工作,并且形成制度。
 
1984年12月,市委第一书记提议建立中共武汉市委同党外人士双月座谈会制度,直接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作为合作、协商、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一直坚持到现在。
 
根据我本人的参与和观察,特别是民主党派朋友们的体验和感受,大家认为坚持和完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动力,是方向,是统一战线兴旺发达的根本标志,是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的根本标志。
 
二、1979年12月的武汉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和1983年3月的武汉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标志着武汉市政协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标志着武汉市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1979年12月8日至17日的武汉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是仃止活动13年后召开的第一次武汉市政协会议,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恢复性质。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会会和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精神,动员各界人士为促进四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1983年3月20日至30日的武汉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仍然具有恢复和发展性质,本次会议通过了《为开创我市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决议。
 
上述两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恢复了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坚持合作共事、团结奋斗的政治路线和优良传统,恢复了民主党派在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政治地位和组织作用,武汉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作为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单位出席了会议,显示其勃勃生机,展示其政治活力,其主要领导人当选为武汉市政协领导人。名单如下。
 
武汉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 (1979年12月—1983年3月)
 
主席:赵敏 / 邓垦(1980年4月赵敏去世,1981年3月五届二次会议补选邓垦)。副主席:熊 飞、华煜卿(民建/中共)、魏廷槐袁 文 、徐风笑、鲍 鼎(九三学社)、夏石农(无党派)、何方宏 、周咏曾(农工党)、萧作霖(民革)、余金堂、王典昭(民进)、侯杞新(民盟/中共)、王际清(工商联)、陈伯华(女)、杨 晟 (民盟/1982年五届三次会议增选)、周裕德(九三学社/1982年五届三次会议增选)。
 
武汉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 (1983年3月—1988年2月)
 
主席:辛甫。副主席:王功安、萧作霖(民革)、周咏曾(农工党)、余金堂、王典昭(民进)、杨 晟(民盟)、侯杞新(民盟/中共)、王际清(工商联)、周裕德(九三学社)、陈伯华(女),1985年4月六届三次会议增选杨时展(民革)、李崇淮(民建)、石 泉(民进) 、 梁希杰(农工党)、林 立 、陈 越(民革)为副主席,1987年3月六届五次会议增选韩银柱为副主席。
 
三、1980年2月至3月相继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大会和1984年5月至7月相继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大会,标志着武汉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作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发表重要讲话以后,中共武汉市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领导和帮助武汉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精心准备,全力以赴,开好各自的代表大会。其间,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及相关党委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协商、沟通和交流工作。  
 
经过近4个月心潮澎湃,紧张而有秩序的准备工作以后,1980年2月4日,武汉市民革、武汉市民盟、武汉市民进、武汉市农工党、武汉市九三学社召开代表大会,3月17日武汉市民建、武汉市工商联召开代表大会。中共武汉市委主要领导人出席会议并致贺词。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一是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精神,二是总结上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重点是确定今后的工作任务,三是选举武汉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新一届领导班子。名单如下:
 
武汉市民革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肖作霖,武汉市民盟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晟,武汉市民建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华煜卿,武汉市民进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典昭,武汉市农工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咏曾,武汉市九三学社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伍献文,武汉市工商联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华煜卿。
 
民主党派的恢复和发展启动运行4年以后,依照各自章程规定,如期召开新一届代表大会,这是政治局面生动活泼的象征。 
 
1984年5月,武汉市民建第四次代表大会和武汉市工商联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同时举行,华煜卿同时当选为民建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工商联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4年6月,武汉市民革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杨时展为民革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民盟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杨晟为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民进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石泉为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九三学社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伍献文为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致公党筹备小组全体成员大会,选举邓先荫为武汉市致公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4年7月,武汉市农工党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梁希杰为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经过上述两次代表大会努力奋斗,武汉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走上了全面恢复和发展的的轨道,这是新时期武汉市统一战线形成新的气势,开创新的局面的一大成果。
 
所谓全面恢复和发展,就民主党派、工商联自身而言,主要是五个建设,一是政治思想建设,二是领导班子建设,三是队伍建设,四是机关建设,五是制度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质言之,五个建设是民主党派、工商联生存、恢复和发展的条件、基础和价值,呈现一派团结、民主、和谐,振奋人心,大有作为的新气象。
 
客观地说,民主党派的恢复和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共各级党委和民主党派的朋友们都有一个认识过程,还有一个具体而细致的工作过程,经过两次代表大会、亦即两届委员会的努力奋斗,不仅要化解历史上沉积下来的诸多消极因素,而且要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新的气势,开创新的局面,不能不说是一个伟绩。
 
仅以组织建设为例,民革武汉市委员会成立于1953年11月,民盟武汉市委员会成立于1952年12月,民建武汉市委员会成立于1951年8月,民进武汉市委员会成立于1957年2月,农工党武汉市委员会成立于1955年6月,九三学社武汉分社(1984年更名为九三学社武汉市委员会)成立于1958年9月,武汉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于1952年11月。另外,致公党武汉市委员会已于1992年4月成立,台盟武汉市委员会已于1994年12月成立。至此,中国各民主党派均在武汉市建立了市委会。
 
据统计,各民主党派成员在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前这一时期,总数4千余人。三中会会后至1988年12月,民主党派成员总数是5289人;时至今日,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2009年6月的最新统计数是9605人。这是民主党派兴旺发达的一个标志。
 
四、华煜卿、何浣芬、李崇准是为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卓有贡献的旗帜性人物。
 
由于工作关系,我熟识了许多民主党派领导人,这是一批学术上有造诣、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的大知识分子,是一批忠诚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专家、教授、学者,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认为民主党派的恢复和发展,一要着眼于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更好地延续与发展,二要着眼于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关系更好地延续与发展,三要着眼于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的坚定信念、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更好地延续与发展,讲得精彩至极,令人感动不已。
 
其中,大家认为,华煜卿、何浣芬、李崇准则是为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卓有贡献的典型性人物、代表性人物、旗帜性人物,他们的精神和风范,是民主党派的光荣,是多党合作制度的光荣。
 
华煜卿(1905—1985年),江苏无锡人。民建会员/中共党员。
 
1949年2月加入民建,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受民建中央委托在武汉建立民建组织,在中共武汉地下市委领导下开展统战工作,为武汉解放作出了贡献。
 
历任武汉市副市长、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长期担任湖北省暨武汉市民建和工商联主任委员。
 
是历史上唯一同时长期担任省、市4个职务的民主党派领导人,是历史上长期以“红色资本家”和民主党派领导人身分进行活动,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中共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
 
最令人敬仰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饱经磨难,坚定不渝而凛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湖北省暨武汉市民建、工商联的团结、和谐、恢复和发展,为湖北省暨武汉市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为湖北省暨武汉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何浣芬(女,1925—1998年),广东番禺人。高级建筑师。
 
历任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设计室主任工程师。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常委。
 
1981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3月增选为九三学社武汉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委,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委、主委(1987年),尔后,连续被选举为第五、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是三中全会后第一位出任武汉市副市长(1983年3月—1988年3月)的民主党派领导人,尔后,担任武汉市第八、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8年3月—1998年1月),是武汉市历史上在国家政权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最长的民主党派领导人。
 
何浣芬人品好,形象好,心态好,完成了从专业技术人员到政府官员的跨越,并且用其所长,主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这一大摊急难险重之事,而展示其风采,其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被人们尊称为“铁市长”。
 
我把一些人的关心告诉过何浣芬:“你作为一位民主党派领导人,在你的工作范围内要管那么多党员领导干部,而且管得很严厉,你怕不怕?”何浣芬坦然地说:“不怕,我是为工作,不是为自己,依法行政为什么要怕呢?而且我背后还有一个‘钢书记’(指王群),还有一个好班长(指吴官正)。”何浣芬告诉我,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要好,是合作共事,不是做装饰,自己要硬,自己不硬是扶不起来的。
 
何浣芬为民主党派的恢复和发展,创作了一种新的气势,为如何做好党外领导干部,创造了一个真挚而光辉的形象。
 
李崇淮(1916— 2008年),江苏淮阴人。
 
1949年加入民盟,1950年加入民建。1988年起连任第五、第六届民建中央副主席,第七、八届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5年起连任第六、七、八届武汉市政协副主席。第七、八、九届武汉市民建主委。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武汉大学教授,经济学家。享受国家副部长级待遇。
 
在许多党政领导和民主党派朋友心目中,崇淮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是参政议政的政治活动家,为国家和地方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宝贵贡献。
 
一是1984年9月23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转武汉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报告的通知》(厅发[1984]90号),采纳了李崇淮关于两通突破的重大决策,武汉市出现了以交通、流通为突破口,推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气势、新局面。
 
1985年1月25日,武汉市政府发布第一号嘉奖令,武汉市市长吴官正表彰李崇淮为武汉经济体制改革做出的重大贡献。时至今日,武汉市两通起飞的后续效应以及振兴制造业的主体作用,正在相互辉映而葆其生机与活力。
 
二是1984年7月30日,李崇淮率先提出运用股份制,并出版论述股份制的第一本专著,湖北省委表示认同,省委副书记钱运录郑重作序,称之为 “建国以来我国关于招股集资方面的第一本专著,是将理论研究同现实问题的探索相结合的一个尝试,应予以倡导和支持。”13年后,中共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肯定了股份制,显示其认知之深邃,立论之伟力。
 
三是1993年2月22日,李崇淮明确提出把基本政治制度写入国家宪法,民建中央表示支持,万里委员长表示赞同,中共中央采纳了这个建议,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基本政治制度写入国家宪法,李崇淮起到了最直接、最有分量的促进作用,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立法,把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宪法,这是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举,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
 
 
 
作者: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武汉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原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部长,副研究员
 
 
2009年9月

【上一篇】王功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下一篇】深化区校统战融合,共促统战工作发展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