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乡村振兴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中共武汉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20-09-11 15:41:48

信息来源:江夏区委统战部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武汉市地处华中地区核心枢纽,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交通便利、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及指示批示精神,深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依据全市总体规划布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核心区主要集中在江夏、黄陂、新洲、蔡甸、东西湖、汉南等新城区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空间区域内,涵盖面积较广,涉及人口众多,实施周期较长。近年来全市相关部门、各新城区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积极推进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美丽乡村及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农村公厕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及重大项目,有效改善提升了全市乡村振兴主战场区域内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切实优化美化了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内的生态及生存环境,强力激发盘活了全市乡村振兴核心区域内的产业及资源优势;全面带动提高了乡村振兴覆盖区域内的主体积极性和农户热情,但综合分析我市乡村振兴仍存在产业融合黏性不强、创新发展力度不够,问题短板弥补不足等问题,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们谨提出以下建议,以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一、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依托交通、资源、环境、产业等优势,各新城区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及自身发展需求,一是科学划定乡村振兴实施核心区及发展边界;二是围绕产业、文化、生态等重点,明确5个方面总体目标,拟定1项操作性强综合扶持政策,打造1-2个多元产业融合示范片区,策划实施2-3个重点项目,落实1支20亿元以上乡村振兴发展基金;三是精准谋篇布局农产品加工、工厂化智能化种养殖、科普教育、观光体验、乡村文旅、康养休闲等多元产业,打造1个核心品牌。

二、问题导向,补齐短板

剖析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劳动力流失、基础设施薄弱、主导产业不强、产业融合不够、政策扶持不强、招商引资不够、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各新城区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及自身问题短板,一是区级主导盘活存量,整合闲置村办学校、厂房、等集体存量建设用地,释放产业发展综合配套用地空间;二是积极争取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明确用地使用范畴,确保乡村振兴用地空间,定向招商并给予适宜用地支持;三是激发区域内现有经营主体内生发展力,优选建立乡村振兴经营主体名录,加大主体培育力度,从技术、资金、资源等多维度给予扶持支持,带动区域内人口返乡创业、就近就业;四是继续加大农、林、水、路等事务支出,确保农村事务支出占全社会事务支出比例不低于20%,提升基础设施投资强度。

三、统筹兼顾,合力推进

强化乡村振兴领导机构组织建设及专班力量优化人员配置,各新城区要全面提升责任意识和对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认识水平,一是建立区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统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二是建立区级领导挂点督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及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全程协调参与乡村振兴招商项目用地及政策落实;三是将乡村振兴纳入各区“十四五”规划及重点项目库,并纳入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对未按要求落实的单位严肃问责,并将具体事项作为问题线索移交纪检部门处理。

【上一篇】民建江岸区会员之家暨武汉民建企业发展促进会江北基地揭牌
【下一篇】民进洪山区工委就“如何提升全区市场监管水平”协商建言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