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共议打造新民营经济集聚地

中共武汉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17-06-23 07:40:06

信息来源:武汉市委统战部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努力争当新民营经济发展排头兵

东湖高新区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聚集地,新民营经济是高新区产业结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新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努力争当新民营经济发展排头兵。 

为此,我们将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双百万”工程,围绕“芯片—显示面板—智能终端”万亿产业链以及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形成发展新动力;深入推进自贸区建设,实施政务十条、“新黄金十条”“招商十条”等突破性政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化企业服务,统筹服务大小企业、新老企业,实行“企业点菜”和“政府端菜”相结合,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实施精准督办,确保各项服务保障及时到位。

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为民企提供“专员专窗专卡专项专线”服务

江夏区将着力打好“四张牌”,推进新民营经济取得跨越发展。 

一是打好“产业牌”。发挥BAT、上汽通用的产业优势,重点扶持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创新型、价值链高端的产业集群。二是打好“人才牌”。每年列支1亿元资金,以千套公寓、万个岗位、亿元基金等组合拳为新“四军”撑腰壮胆。三是打好“金融牌”。每年对成功登陆主板、新三板、新四板的民营企业,按照省、市相关政策,区政府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40万元的配套奖励。四是打好“服务牌”。探索创新行政审批的“江夏速度”模式,为民营企业提供“专员、专窗、专卡、专项、专线”等组团服务、精准服务。

武汉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彭浩:为“四新”民营企业落户创造好条件

目前,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有各类民营经济单位1.2万家,对全区GDP增长贡献率为23%。其中,不少企业拥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四新”要素,在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具有较好的培植基础。 

为促进新民营经济聚集发展,前不久,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推出“黄金三十条”,专门为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量身定制扶持政策。该区还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现场为企业解难。 

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培育新民营经济种子,服务和鼓励企业创新、升级,帮助企业做大规模、增强实力。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四新”民营企业,为企业落户、项目落地创造好条件。

黄陂区委书记吴祖云:以侨为“桥”以商招商打造创新高地

黄陂区将从理念全新、工作创新、服务求新三个维度发力,着力念好“五字经”,推进黄陂从传统民营经济大区向新民营经济强区跨越: 

以“情”感商,为落户民企提供全程贴身服务;以“改”便商,建立全省首家区(县)级中小企业服务超市,重点项目全程“包保服务”;以“引”聚商。发挥“湖北第一侨乡、第二台乡”和遍布全球的黄陂商会优势,以侨为“桥”,以商招商,打造投资洼地、创新高地;以“扶”育商。每年设立2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奖励资金,为在黄陂创业的产业高端人才、大学生提供无偿资金支持;以“融”壮商。财政将列支10亿元并整合社会资本放大至100亿元,设立高新科技和定向产业基金,与企业深度合作,快速做大做强。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陈邂馨:创造和谐创新发展的软硬环境

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将致力于政策创新和氛围营造,打造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营商环境。 

一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服务软环境。废除不合理规定,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让新民营经济在临空港“铺天盖地”。二是以全域规划为引领,做强发展硬环境。以项目为主导,做大做强临空、新能源汽车、通航等新兴产业。三是实施“聚商育商”工程,促进企业提档升级。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之“渴”。四是坚持一把手服务机制,建立新型政商关系。主动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服务。五是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激发创新创业创富活力。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推进金银潭梦想特区建设。 

新洲区委书记陈新垓:做好“加减乘除”壮大新民营经济

我市发出新民营经济发展动员令,为新洲区后发先至、弯道超越提供了根本指南。 

一是做好加法。创新法人治理结构,打造建筑航母,做强千亿级的建筑支柱产业,鼓励其开拓国内国际更大市场。同时,彰显区位资源禀赋优势,鼓励民间资金抢滩布局投资参与全域旅游建设。二是做好减法。为新民营经济发展指引好大方向,加快淘汰传统的畜禽养殖、木材粗加工、水泥制品等有环保污染隐忧的落后产能。三是做好乘法。在阳逻港、航天新城、问津新城等领域,创新投融资模式,给新民营经济更多参与机会。四是做好除法。坚决杜绝新衙门作风,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营造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

江岸区委书记王炜:把培育名企名品作为发展关键举措

发展新民营经济是富民强区的源头活水。我们将把发展新民营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出台实施促进我区新民营经济发展21条政策措施,将发展新民营经济作为实现“拼搏赶超、走在前列”的关键任务抓紧抓好。 

在做大总量上下功夫,大力实施聚商工程,把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岱家山科技城打造成新民营经济发展集聚区;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大力实施育商工程,把培育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作为发展新民营经济关键举措,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大力实施暖企行动,拓宽民企融资渠道,持续为民企降成本,为新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汉阳区长盛继亮:让新民营经济成为汉阳发展新引擎

汉阳区将坚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新民营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一是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紧盯民营企业500强靶向招商,引进更多优质民营企业和项目落户汉阳。二是重点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盘整现有土地及厂房资源,采取“基金+孵化器+园区”模式,积极引进孵化一批民营高科技项目。同时,用足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撬动金融资本、民营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干部联系企业机制,及时了解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帮助解决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夯实小微企业“助保贷”风险池,努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江汉区委书记张俊勇:探索为科技新民企设“科创贷”基金

针对辖区科技型新民营企业,江汉区正在探索与汉口银行合作,设立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基金“科创贷”,共匹配5亿元信贷资金。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股权、知识产权等获得不超过500万元、不超过3年的银行贷款。以此搭建支持新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信贷业务运作平台,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江汉区还将继续实施新民营领域“聚商育商”工程:引进民企500强,大力开展“个转企”,内部培育“小巨人”;新民营企业减负工程:降低民企融资成本,合理降低税费负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建设江汉创谷,打造众创空间,搭建区级融资平台。

洪山区长林文书:搭建企业与高端人才对接平台

洪山区将全面实施政府创新行动计划,全方位优化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抓好四个“创新”。 

创新政策,出台突破性发展新民营经济政策措施,从资金、技术、产业导向、发展环境等方面支持新民营经济发展;创新机制,成立“发展新民营经济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任务清单、季度调度、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将发展新民营经济列入我区拼搏赶超的核心任务;创新服务,建立区领导调研非公企业、职能部门与企业面对面沟通等配套服务机制,推动政企无缝对接;创新平台,立足大学之城建设,推动组建产学研联盟。健全金融服务平台,引入民间资本。强化“一留一回、两个百万”等重点创新主体的服务保障,搭建企业与高端人才的对接平台。

硚口区委书记景新华:聚力打造新民营经济发展生态

我们将聚焦现代商贸、工业服务、健康服务三大产业,着力打造综合生态,加快发展新民营经济。 

聚力打造产业生态载体。集聚时尚文化优质资源,大力发展设计师品牌,打造时尚汉正街。围绕发挥同济品牌和医疗资源、人才优势,发展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打造同济健康城。 

聚力打造市场生态环境。深入实施“两个百万”工程,集聚设计、医疗、科技等高端人才。创新金融服务,集聚发展产业引导基金、风投、创投,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聚力打造人文生态优势。设立民企服务中心,深化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优化政务环境、政策环境,营造创业创新创富、尊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

武昌区委书记张幸平:为企业提供精细化的一站式服务

武昌将以新民营经济为抓手,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民营经济发展集聚高地。 

一是加快打造发展民营经济的空间载体,推进以“中科武大·智谷”为核心的空间载体、专业孵化器、产业联盟组织和双创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努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信贷难题,制定投贷联动、政银企对接、设立引导基金、实施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及建立风险补偿制度等措施。三是主动做好民营企业人才服务,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和创新型人才加入新民营经济发展的队伍。四是落实完善发展新民营经济的保障措施,高效解决新民营经济企业诉求,为新民营经济企业提供精细化的一站式服务。

青山区委书记苏霓斌:加快新民营经济发展 助推老工业基地转型

以加快发展新民营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老工业基地转型,对于青山区显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青山将做好以下工作: 

整合发展新民营经济的资源。发挥辖区6家省级以上实验室和“万人适用型人才”达1000多人等优势,加大“青创谷”建设力度,为新民营经济增强动力。 

建设培育新民营经济园区。充分利用辖区大企业去产能腾退的老厂房,加大工业地产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投资过20亿元、占地600多亩的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 

拓展引进新民营经济的空间。抢抓“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等机遇,尽快启动一批投资过50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

蔡甸区委书记刘子清:“3+1+N”为新民营经济开辟新空间

蔡甸区将全力把“3+1+N”经济增长板块,作为全区新民营经济创业创新创富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蔡甸经济开发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南屏通航产业园与沉湖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3+1”是亟待开发的“处女地”,绿色崛起的主要载体。各街乡积极打造“蔡甸新区”、中国园艺小镇等“N”个经济增长点。“3+1+N”经济增长板块,都为新民营经济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蔡甸发展新民营经济,要大力实施“百家千企”工程,用3-5年时间,引进培育100名优秀新民营企业家,培育发展1000户对全区经济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民营企业,努力打造新民营经济集聚新高地。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许甫林:聚力改革创新一“放”一“推”促发展

发展新民营经济是实现我市拼搏赶超发展、建设“三化”大武汉的迫切需要,市发改委将从改革和创新着手,推进深度市场化改革,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投资体制、金融等领域关键性改革,推动建立适应新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土地、财税、信贷、投融资、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利用好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契机,培育更多的领军型、创新型民营企业。 

新民营经济在创新、改革、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市发改委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放”和“推”上双管齐下,引导新民营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捕捉市场商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为新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环境,打造新民营经济聚集高地。

市经信委主任党蓁:聚焦三大领域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为贯彻落实全市新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市经信委下一步将着力壮大创业新主体,拓宽产业新领域,培育发展新动力,打造集聚新格局,营造发展新环境,进一步激发新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在培育壮大新主体方面,着力培育壮大知名企业,发掘培育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支持“名品”做大做强,开展工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和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争取造就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秀民营企业。在拓宽产业新领域方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聚焦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领域,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市科技局局长李记泽:制定“小巨人”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市科技局将重点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为把我市打造成新民营经济集聚地提供强大支撑。力争到2021年,全市实现“4个70%”,即70%研发机构建在民营企业、70%研发人员在民营企业、70%科研投入来源于民营企业、70%专利产生于民营企业。 

重点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扶持100个本地研发机构,引进100个世界级研发中心,形成一批前沿核心技术;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通信、3D打印、无人驾驶汽车等未来产业;制定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招商局局长陈平:做强做大新民营经济品牌企业

新民营经济是富民兴汉的源头活水,培育和引进一批新民营经济领军企业是我们招商引资工作重要目标。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把握机遇招大引强。前期,马云、雷军等阿里系、金山系、华科系企业家访汉,一大批行业领军型、创新引领型民营企业纷纷布局武汉,我们将把握发展契机、加深合作,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培育特色树立品牌。立足人福医药、光谷量子、斗鱼、卷皮等在汉重点新民营经济企业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无人机、互联网、文化娱乐等特色领域,开展产业链招商,做强做大武汉新民营经济品牌企业。

【上一篇】武汉新“四军”引领创业创新创富大潮
【下一篇】黄陂区工商联与检察院联手为非公经济保驾护航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